睹物斯人

生于斯,长于斯

首先是几个住宅区的居民坚决不让政府在他们家后院建老人院,这样的现象被称之为NIMBY(英语:Not In My Back Yard,NIMBY)或鄰避症候群,过去短短半年来,本地已发生了4次居民因当局将在“自家后院”兴建服务于乐龄人士的建筑而提出异议,这些事件分别发生在兀兰83街、武吉知马道义通道、蒙巴登惹兰峇株和碧山。

兴建疗养院的消息一公布,一些居民立即因为疗养院将对该区域生活环境造成的诸多影响而感到不满。他们振振有词表示把老人院建在哪里都好,可以建在山上、建在水下,随便你建在哪里,但就是不可以建在我们这里。他们绞尽脑汁提出一些理由,当中的确有些值得当局考虑,但大部份却似是而非、有些更是荒谬之极。

其中一人说:“建了疗养院会让这一带的空气不流通,致使我们居民必须时常开冷气,因此加重了额外的电费负担,这笔开销政府难道要帮我们支付吗?”,另一名居民则申诉:“如果政府把疗养院建在这里,那些老人的呻吟声会直接传到我家里。(没想到现在的老人家都练成了盖世蛤蟆神功,呻吟声大到连隔壁组屋都听得见。)” 更有聪明绝顶的人直接建议把疗养院建在别人家后院,因为那里才是最好的风水宝地。

在最近一起事件中,碧山13街的部份居民要求政府考虑碧山11街的空地,他们说那里面积比较大、比较辽阔,“去那边啦,那边比较好,山明水秀很适合老人家修养身心。”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亲自走访了这块“宝地”,却赫然发现这块空地就地处中央高速公路CTE入口处附近、毗邻一个大型车辆停车场,每天凌晨大约4点半就有大卡车或巴士开动,先姑且不说引擎声会吵醒病人们,但那里的交通十分繁忙,周围车子所排出的废气将导致空气素质变差,除非有孝顺子孙想要早点为父母亲安排后事,否则这样的地方被堪称为适合建疗养院,我真的不敢恭维。

地处中央高速公路出口处,旁有大型车辆停车场,有人说此风水宝地适合建疗养院。

有一名同事刚好就住在碧山11街,当他乍闻有人建议在他家后院建疗养院时,他立即摇摇头大骂这些人缺德夭寿。我原以为他是因为这些人想法自私而谴责他们,正要赞赏他时,岂料他接着说:“他们自己不要把疗养院建在自己家后院,反而把炸弹丢到我们这里来,这样不是要挡住我们的风水,让我们的屋价下跌吗?我才不要这些老人出现在我家楼下”。我叹了口气,心里犯嘀咕:“难道把老人院、疗养院等乐龄设施都建到荒山野岭,这样才不会挡住人家的风水、避免附近居民开冷气涨电费?”。

此外,若要说住在疗养院旁会不吉利,那么住在旧坟场上又怎样呢?(注:碧山曾是新加坡最大的坟场区。)难道住在疗养院旁真的就那么糟糕,又不是叫你住在地狱旁边。其实说穿了,现今社会里大部份人都确实只为自己着想,或许换成是我,我可能也会反对在我家附近建老人院,可是我厌恶的却是为何要用堂而皇之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掩饰自己的自私呢?

总结一下居民们反对在家隔壁建疗养院的理由:;孩子玩乐和居民聊天的空间被剥夺;组屋两旁已有幼稚园和托儿所,再建托老中心会杂乱;更多车子进出将增加噪音,并威胁附近小孩的安全;停车位会被占用,造成不便;会看到更多老人老死,不吉利,给居民心理压力;可能影响组屋转售价。

愚昧的笔者对反对在屋旁建疗养院提出一些疑问。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解释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以此类推,同样可以理解为自己不想要政府把疗养院建在自己家后院,那么也同样不要建议当局建在别人家附近,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自私的理由。

随着新加坡进入老龄化过程,在住宅区内建设乐龄设施也是无法避免的。加上现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两个孩子,而现代很多年轻夫妇又必须双双出外工作,如果家里的老人家病倒了,需要特别医疗照顾,在家附近有个疗养院也能方便到他们。此外,又有谁能保证自己倒了垂暮之时,绝不可能住进疗养院呢?

我感叹这些老人中不乏是曾经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做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是今天的后人们却在种好树后把他们赶走,这又情何以堪呢?当我们回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时,又可曾想过他们为此所付出的汗水与辛劳?

这样的社会距离所谓的优雅社会到底还有多远?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