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陵墓,很多人都会避而远之,但我最近到北京,特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往深山里找寻一个被人们遗忘很久的清代郡王墓。
这已是我第二次造访,第一次是今年春天去的,由于这座“野陵墓”是不开放单位,因此我们只能吃闭门羹,铩羽而归。
这次还是同样情况,但幸亏同行的友人“有办法”,我们通过“非正常方式”得以进入这座陵园,一探这座古墓内到底有何玄虚。
这座陵墓俗称“九王坟”,墓主人是孚郡王爱新觉罗·奕𬤝,他是道光皇帝第九子,四哥奕詝是后来即位的咸丰皇帝(慈禧皇太后的丈夫)、六哥奕䜣是晚清著名的恭亲王、同母的七哥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父亲、末代皇帝溥仪的祖父,而他自己则是默默无名的王爷,一生中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后来在33岁时病故。
不过由于奕𬤝是光绪皇帝最嫡亲的叔叔,生前养尊处优,死后也哀荣优隆,所以墓地建筑也颇为精致,只是如今荒草丛生,部分陵园建筑物如石桥等等都被杂草掩盖了,不清楚陵墓规制的人恐怕容易错过。
九王坟不对外开放,里头的古迹曾经遭受破坏,更在1937年被盗掘,东西配殿已经荡然无存,但正殿隆恩殿、碑亭、宝顶大致上还是保存完好,建筑群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只有皇帝及家族成员用黄色琉璃瓦)。孚郡王的陵寝规制自然不可与清东陵、清西陵的帝王陵相提并论,但整个王陵规制轮廓清晰,
《清史稿》对奕譓的叙述像写个人简历一样,只是对他哪一年升什么官、哪一年加封什么爵,做了一篇流水帐的记录,所用字数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奕譞。
由此可见,奕譓就像大多数普通王爷那样,了无建树,懵懵懂懂地过了一辈子。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或许就是他有一个强大的亲爸爸。
奕譓没有后人,过继给他的儿子命运也不好,不是早亡,就是得罪慈禧太后,丢爵罢职。可就是这么一位毫无名气、英年早逝,子嗣也不兴旺的王爷,居然在人烟稀少的小村里留下了这么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也是一件怪事。
其实古往今来,每个人的命运、际遇和造化都不同,我想人生嘛,尽是如此。
此次与三位友人一同拜访九王坟,其中两位还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博士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行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收获非常丰富。
接下来我们还前往了距离九王坟不远的七王坟,这就是赫赫有名,醇亲王奕譞(光绪皇帝生父)的陵墓,到底这里又有什么发现呢?留着下回分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