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向给人繁荣、现代,还有典型“买东西吃东西”美食天堂、购物天堂的印象,可是殊不知在这一切繁华的背后,都有一道道深厚的历史柱石在支撑着。 2017年11月我到香港时,好友罗樂然(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知道我好 “历史味” ,特地带我到位于九龙城,探访一个名为 “宋王台” 的纪念石碑。 相传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朝蒙古大军攻破,年幼的皇帝宋端宗赵昰和宋少帝赵昺在朝臣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人护送下南逃,可是元军统帅伯颜一心想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因此一路穷追不舍。 后来宋元两军在今天的广东新会发生“崖门海战”,双方据说投入了军队30多万,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没,南宋正式灭亡。1279年3月19日,丞相陆秀夫见已经无法扭转颓势,便背着刚满8岁的宋少帝赵昺跳海殉国,少帝母亲杨太后听说此消息,感叹南宋复国无望,同样选择投海自杀殉国,这一件件悲壮的事迹被后人载入史册。 据网上资料指出,后来附近的百姓在一块可容纳50多人的巨岩上(相传宋端宗赵昰曾在此岩下洞内休息),刻上“宋王台”三字,巨岩被称为“圣山”(Sacred Hill)。可惜在二战香港日占时期,日军为了扩建启德机场而炸毁这块岩石。 尽管扩建机场的工程还没完成,日军就已经投降,但后来接管的港英政府因为空运需求增加,最终把圣山夷平,巨岩残骸则被移到新建的宋王台花园展览,从1960年开放至今。 我继续查找资料,也有说当年崖门海战之后,宋少帝的遗骸漂到今天深圳赤湾附近,被一位僧人发现,并从他身穿的龙袍认出是宋少帝,于是将他就地安葬。这个从照片中看起来不像帝陵的宋少帝陵现为深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到此追古凭吊一番。 罗Sir说,清朝覆灭时,一些忠于大清帝国的“亡国臣民”移居香港,他们并不认同共和体制,也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感到失望,因此还会定期到宋王台来怀念清朝,因为宋王台就代表了中国封建帝制的象征。 今天,宋王台仍然伫立在九龙城马头涌一角,我依稀记得当时那里的游客不多,而它就寂静地注视着这几百年来的改朝换代,以及香港天翻地覆的变化。 历史往往让一些人感到很沉重,但细读之后又被它深深吸引及感动。这个“景点”一般人可能只会待20分钟吧,但我却在宋王台前注释良久,没想到这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大石头,背后竟然承载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心想:如果它能说话,它将讲述说多少尘封已久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