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阅读《三国演义》时,记得刘备在介绍自己时,为了塑造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经常自称是汉朝皇帝的落魄贵族,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学者认为他以此作为政治资本,将一部分能臣勇将聚集在身边,协助他开创了蜀汉政权。
去年12月,我从北京去往河北保定,原本想到那里参观直隶总督衙门,然后当天就回京,没想到最后因为“误了时辰”而必须在当地留宿。当时我在网上一查,发现原来著名的满城汉墓也在保定,于是和同行友人相约明天一早雇车前去一探究竟,因为满城汉墓里葬的正是中山靖王刘胜!
据史书记载,曹操曾设立“摸金校尉”,这是一个专门盗墓取财以补贴军用开支的职位,再加上历朝历代的盗墓贼,所以在考古界里有一句话叫“汉墓十室九空”,说的是汉朝坟墓保存至今仍然完整的非常罕见。
然而这座意外被发现的中山靖王墓就是其中一个保存完好的汉代大墓,也是第一个被发现未被盗掘的西汉墓葬,因此十分难得,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1968年发掘时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不仅对研究汉代诸侯王贵族的丧葬制度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还为研究汉代的冶炼、铸造、制玉、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中,一共有两座,分别属于刘胜及他的妻子窦绾,记得当时到达满城汉墓陵山脚下时,眼前的山犹如一座屏风,呈现“凹”字形,门票相对来说并不贵,但偌大的陵区并没有多少游人,售票员说平时就这样清净,只有碰上假期才会稍微比较多人。
也好,没有游人就代表没有吵杂声,可以让我们仔细地参观,甚至还可以在墓室里凭吊古人。
中山靖王是一个贪酒好色之徒?还是一个选择明哲保身的人?
据《汉书》记载,中山靖王刘胜为人贪酒好色,长时间泡在后宫里,因此有一百二十多名儿孙。他的兄长赵王刘彭祖曾批评这位弟弟,说他只知道奢侈荒淫,不辅佐天子抚慰百姓,如何担当藩王呢?
不过刘胜并不在意,反驳说:“哥哥作为王爵,却一直干着官吏的事,作为藩王就是要听音乐、御声色。”,意思就是朝廷不是派藩王来治国,而是来享受人生的!
当然,在西汉盛世景象下隐藏着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的矛盾,汉武帝继位后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藩王们的权力,避免他们成为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绊脚石。因此刘胜也可能看破了时局,选择了一条不理政事、独享安乐太平的生存之道。
此外,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件事,说的是建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刘胜和几位藩王兄弟来到长安朝觐汉武帝,没想到大家欢聚一堂听歌赏舞时,比年长汉武帝9岁的刘胜忽然“胜闻乐声而泣”,后来这两滴泪还青史留名了。
原来刘胜趁这个机会向汉武帝投诉,说地方官吏和自己封国的臣下如何对自己百般挑剔,想找茬然后向朝廷领功劳,这番言语引来在场诸侯王的一片赞同之声。
汉武帝对兄弟们先是安抚,然后增加了诸侯王们的礼遇,废止官吏们检举诸侯王以冒功的事情,对他们实施优待亲属的恩惠。看来这位中山靖王刘胜也非等闲之辈啊,不仅是演技一流,说来点眼泪就能马上“闻乐声而泣”,更重要的是他还有过人的智慧,在汉武帝面前让自己看起来有点无能,只会吃喝玩乐,以此显示自己对皇权构不成威胁。
厉害呀,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呀!
满城汉墓内的玄虚
每个朝代的墓葬形式各异,哪怕是明清两朝如此接近,但明十三陵和清东陵、清西陵的规制也有差别,因此距离数千年之远的汉墓更是与我经常研究的清朝陵寝不同。满城汉墓是一个凿山为陵的大型崖墓,它以山洞为墓穴,两墓形制与结构大体相同,由墓道、甬道、南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个部分组成,内部面积约有3000立方米。
与明清两朝皇陵不同的是,墓穴就建在山里,而明清两朝皇帝的陵墓则是建在山脚下,走入汉朝墓穴就能看到象征厅堂的中室,而中室之后就是放置棺椁和贵重随葬品的内室,满城汉墓很长一段时间被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直到50多年前才在一次国防施工中意外被发现。
可惜的是,在经过考古发掘后,随葬品已尽数收藏在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博物馆,官方还为此开辟一个名为《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的完整陈列展区,展出满城汉墓出土的上万件文物中的精品。
因此如今满城汉墓里的都是复制品,让访客有些感到可惜,话说白了就是,来此只能看到一个空壳,除非对汉墓规制有兴趣,不然一般游客看完满城汉墓后会有一点“空手而归”的感觉。据当地人说,陵山主峰和南侧峰毗连处还有18座王子坟、2座附葬墓,但均未对外开放,而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成为历史的一个片段
在回返北京市的途中,我心想谈到历史,或许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兵戈铁马,联想到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或政局倾颓、风雨飘摇的帝王末路。
然而,如果绕开宏大到空洞无味的叙事,历史更多属于生活其间的每一个人,属于鲜活的、有着各自幸福与悲哀的普通人。
无论是史册记载的帝王将相,还是史书之外的无名之人,亦或是今日的我们,都不知不觉生活在历史中,成为历史的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