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明清史就像似回顾一段古人的回忆,尤其是在寂静的深夜中,仿佛可以听到史书里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中,数万将士拼死和敌人决斗的啸喊声;决战后白骨成堆、残火燎原的场景映现脑海里;亦能看见主人公眼里的悲哀,感觉到他的万般无奈及悲苦的泪水。
我读的这段正是明末时,袁崇焕督师辽东抗清,后被明思宗崇祯皇帝冤杀,而因此直接导致明朝兵败灭亡,崇祯到煤山上吊以死谢天下。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难铭的绝望,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完全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在这天的午夜,实际上由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队已经攻入了内城,但是崇祯并不知道,在突围不成后,崇祯返回紫禁城,鸣钟开始召集众大臣,据说他的嘴里还喃喃自语说现在是上朝时间,大臣们应该上朝了。但是他敲了好一阵,却没有一个人来。想象着偌大的皇宫已经空无一人,堂堂天之骄子竟落得如此孤立无援、如此狼狈,崇祯傻乎乎站在殿大门口,可能还天真期盼有人来护驾。
随着起义军逐渐杀向紫禁城来,他亲自送走了太子,然后来到后宫,他命令皇后和妃子以及女儿们自杀,周皇后悬梁自尽,元贵妃自尽未果,崇祯挥刀砍去,接着他又连续砍伤了好几个平时宠爱的嫔妃。可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年仅15岁的长平公主,崇祯皇帝有点心软,连砍了两剑都砍偏了,长平公主失掉了一条胳膊晕倒在地。小女儿昭仁公主则被他一剑砍死。
崇祯皇帝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逃跑的太子后来投降了李自成,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被砍伤的长平公主昏睡了5天后终于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她经过这一劫得了抑郁症,顺治二年的时候她曾经请求顺治允许自己出家,但是顺治却没有同意,还将长平公主嫁给了原来崇祯选定的驸马周显,但喜事反倒加重了长平公主的抑郁,第二年她就病死了。死的那年她只有18岁。(《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此时更敲五鼓,崇祯皇帝的身边只剩下太监王承恩一个人,两人手拉手走上了景山,到达了山顶的寿皇亭,举目望去,整个京城火光冲天,杀声不断,起义军就要杀进宫里了。环顾四周崇祯皇帝的心中大概只剩两个字:绝望。
3月18日凌晨,当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临死时咬破手指,用血在自己的衣襟上书写:宁辱我身、勿伤百姓 ,八个血字。他用头发盖住自己的脸是代表自己无脸面见列祖列宗。王承恩在伺候崇祯帝上吊后,跪着上吊自杀。两人的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
起义军后来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找到他之前写好的遗书:
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崇祯皇帝的第一段话是说,事到如今不是我无能,都是因为周围的大臣们把我给耽误了,第二段话是说,我死了众人依然要听从我儿子的指令。当然正如我们后来知道的,自此大明朝算是彻底完了,崇祯的儿子们从此无人知道下落,至于崇祯自己,确实够倒霉的,虽然也曾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却从此被人称做亡国之君。
历史不容人细看啊,细看了恐怕又要令人感到不胜唏嘘。
我感叹长平公主的命更苦~
LikeLike
是的,亲人们都散了,手臂也又被砍断,春花早逝,那年她只有18岁哦… =(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