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首七言律诗是南宋右丞相、诗人文天祥所作,诗中讲述在国破后,他不愿投降的心志,尤其是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成了千古绝唱。
两周前造访京城时,我带友人参观了位于南锣鼓巷附近的文丞相祠,探寻这个隐藏在北京闹市中的“非主流”古迹,以及文天祥的故事。
文丞相祠是一座祭祀文天祥的祠庙,前身是元大都(今北京)兵马司狱的一处地牢,据说就是当年关押文天祥的地方,历经岁月沧桑和文革的严重破坏,文丞相祠仅剩下几间简单的建筑物。

相传为文天祥亲手栽种的枣树。
其中院子内有一棵相传是文天祥亲手栽种的枣树,它的树枝拔地向南自然延伸,后人们臆想它象征文天祥在《扬子江》中所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宋朝灭亡之后,文天祥被俘虏至大都,元世祖忽必烈爱惜他的才干,要求他在做官或被问斩之间做抉择,但文天祥起初表示希望能够归隐山林做道士,如果有需要可以当元朝的顾问。(《宋史·文天祥传》)
忽必烈却不能接受这么模糊的态度,他要的是文天祥死心的效忠,而这样的情况纠结了大约三年,最后文天祥从容就义,于柴市刑场(今北京交道口)被处斩,死时47岁。
如今,文丞相祠门票虽然只需5人民币(1新币)但门可罗雀,除了我和友人外,当时只有寥寥数人,和故宫那人山人海的盛况相比,这里显然冷清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若有机会到北京不妨到此缅怀圣贤,凭吊古人英魂。